节气养生-夏令节气养生

发布者:唐正发布时间:2023-12-06浏览次数:13

夏令节气养生
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曰: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;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”。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,包括立夏、小满、忙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署六个节气。在此过程中,天气渐热,植物繁盛,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。心通于夏气,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,功能最强。所以夏季养生中要尤为注重对心脏的养护。



立夏(阳历5月5日或6日)

“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,迎来夏日,是温度明显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古代的君王们常在这一日去城外迎夏。民间也有立夏称体重、饮立夏茶的习俗。


立夏后,人们常会烦躁上火,食欲、睡眠不佳。可用中医经典养生方法“拿五经”:即

用五指同时分别点按人头部正中线的督脉,两旁的膀胱经、胆经,左右相加,共5条经脉。每次不少于3~5分钟,可调节神经功能,使人的面容红润,精神焕发。

 

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,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,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,以免汗多伤心。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,以防心脏病的发作。故立夏之季,宜安闲自乐,切忌暴喜伤心。清晨可食葱头少许,晚饭宜饮红酒少量,以畅通气血。膳食以低脂、低盐、多维、清淡为主。


小满(阳历5月21日或22日)

“斗指甲为小满,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,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,故名也。”这是说从小满开始,大麦、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,籽粒渐见饱满,但尚未成熟,所以叫小满。


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,气温明显增高,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、湿性皮肤病等疾病。由于体内湿气增加,情绪也更易烦躁;由于汗液的排泄加快,中医认为“气随汗脱”,阳气会因此受损。可按揉足三里穴养护阳气、补中益气。

此时也是风疹高发期。宜清淡素食,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,如赤小豆薏苡仁、绿豆、冬瓜、丝瓜、黄瓜、黄花菜、水芹、荸荠、黑木耳、藕、胡萝卜、西红柿、西瓜山药、草鱼、鸭肉等。忌食甘肥滋腻、生湿助湿、酸涩辛辣及油煎熏烤之物,如动物脂肪、海腥鱼类、葱、蒜、、芥末、辣椒、茴香、桂皮、韭菜、茄子、蘑菇、牛、羊、狗、鹅肉等。

冬瓜草鱼煲:

[配料] 冬瓜500克,草鱼250克,食盐、味精、植物油适量。

[做法] 冬瓜去皮,洗净切三角块,草鱼剖净,留尾洗净待用。先用油将草鱼(带尾)煎至金黄色,取沙锅一个,其内放入清水适量,把鱼、冬瓜一同放入沙锅内,先武火烧开后,改用文火炖至2小时左右,汤见白色,加入食盐、味精调味即可食用。

[功效] 平肝、祛风、利湿、除热。 

 

芒种(阳历6月5日或6日)

“斗指巳为芒种,此时可种有芒之谷,过此即失效,故名芒种也”。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,如晚谷、黍、稷等。此时天气炎热,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,过了这一节气,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。故此有农谚“芒种忙忙种”。


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。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,因此又叫“端阳节”。端午过后,御寒衣物才可以收起来。端午养生用艾灸,能使人解除疲劳,享受轻松。在家中适量燃烧艾条还有驱蚊虫和秽气的效果。

此时的长江中、下游地区,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,天气湿热。使人易四肢困倦,萎靡不振,痰湿内聚。加上夏季大排档的出现,“肥甘厚腻”困住脾胃,进而出现痰湿体质特征,如食量大、容易疲倦、舌苔白腻、不爱喝水、大便不成形等,不妨按摩丰隆穴健脾胃祛痰湿。


夏至(阳历6月21日或22日)

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。但尚未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接近地表的热量,这时还在继续积蓄。


夏至之后,真正的“烤”验才开始。天气时而炎热、时而闷热、时而湿热,人的情绪也会一波三折。此时可练中医经典气功“六字诀”中的“呵(hou)”字决防治心病,缓解焦躁情绪。口型为半张,舌顶下齿,舌面下压。呼气念呵字,足大趾轻轻点地;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,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,上托至眼部。呼气尽吸气时,翻转手心向面,经面前、胸腹缓缓下落,垂于体侧。如此动作6次为1组,一般要连作6组。

五味枸杞饮:

[配方] 醋炙五味子5克,枸杞子10克,白糖适量。

[做法] 五味子和剪碎的枸杞子放入瓷杯中,以沸水冲泡,温浸片刻,再入白糖,搅匀即可饮入。

[功效]滋肾阴、助肾阳。适用于“夏虚”之症。


小暑(阳历7月7日或8日)

时至小暑,已是初伏前后,到处绿树浓阴,多地平均气温已近30度,时有热浪袭人,暴雨、台风也常光顾。这也是是萤火虫活跃的季节,只要有绿草、露水的地方,夜晚便可见到那忽明忽暗的点点白光,就像天上的星,闪闪移动,在徐徐的风中,伴人们度过夏夜。


由于气候炎热,人易感心烦不安,疲倦乏力。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,“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”。故夏季养生重在“心静”。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,若为降暑而多食生冷寒凉,可损伤脾胃阳气,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。

西瓜番茄汁:

[配料] 西瓜半个,番茄3个大小适中。

[做法] 西瓜去皮、去籽,番茄沸水冲烫,剥皮去籽。二者同时绞汁,随量饮用。

[功效] 清热生津。尤适于夏季感冒,口渴、烦躁,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,小便赤热者。


大暑(阳历7月23日或24日)

大暑正值中伏前后,炎热多雨,暑湿之气逼人,心气易亏耗。年老体弱者往往出现疰夏、中暑等症。如全身乏力、头昏、心悸胸闷、注意力涣散、大量出汗、四肢麻木、口干恶心等症状,多为中暑先兆。应立即至通风处休息,喝淡盐开水、绿豆汤、西瓜汁、酸梅汤等。


有条件的话,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,清解湿热之方,如鲜藿香叶、佩兰叶各10克,飞滑石、炒麦芽各30克,甘草3克,水煎代茶饮。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仁丹、十滴水等。

绿豆南瓜汤:

[配料] 绿豆50克,老南瓜500克,食盐少许。

[做法] 绿豆清水洗净,趁水气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(3克左右)搅拌均匀,腌制几分钟后,用清水冲洗干净。南瓜去皮、瓤用清水洗净,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待用。锅内加水500毫升,烧开后,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,淋入少许凉水,再煮沸,将南瓜入锅,盖上锅盖,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,至绿豆开花,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。

[功效] 绿豆甘凉,清暑、解毒、利尿;配以南瓜生津益气。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。

大暑时节,阳气最盛,故有“冬病夏治”一说。对于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,是最佳的治疗时机。

如慢性支气管炎,可内服外用并举:内服温肾壮阳的金匮肾气丸、左归丸等,每日二次,每次一丸,连服一个月。外敷药可选用白介子20克、元胡15克、细辛12克、甘遂10克,同研细末,用姜汁调糊,分成六份,每次取一份摊在直径约5厘米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上,贴在后背的肺俞、心俞、膈俞穴上或贴在双侧的肺俞、百劳、膏肓穴上,用胶布固定。一般贴4—6小时,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,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。每个伏天(夏季三个伏天)贴一次,每年三次,连续贴三年,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,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。这种内、外结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缓解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