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气养生-冬令节气养生

发布者:唐正发布时间:2023-12-08浏览次数:16

冬令节气养生

黄帝内经·素问·四季调神大论》有言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以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”

冬天万木凋零,体内阳气也随之潜藏。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规律,敛阴护阳。情绪安宁,含而不露;早睡晚起,睡眠充足。以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“肾者,阴中之少阴,通于冬气”。肾主令冬季,为先天之本,主藏精,为一身阳气生发之源。因此冬季要尤其注重养肾。


立冬(阳历11月7日或8日)

立冬,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。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,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,并非都以“立冬”为准,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度为冬季。但传统观念中“冬”即“终也”,意味着一年将尽。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,阳气潜藏,阴气盛极,草木凋零,蛰虫伏藏,万物皆养精蓄锐,以待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发。


立冬前后,要注意防“五寒”:防颈寒,薄围巾立领装出门穿;防鼻寒,晨起冷水搓鼻莫嫌烦;防肺寒,温肺散寒来碗神仙粥;防腰寒,双手搓腰肾阳暖;防脚寒;家庭足浴赛灵丹。入冬之后的保暖,也是一门学问。衣着过少、室温过低,既易感冒又耗阳气。反之,衣着过厚,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,阳气不得潜藏,寒邪易于侵入。

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,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。以下是几款适宜的药膳:

芝麻粥

[配料] 黑芝麻25克、粳米50克。

[做法] 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,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,旺火煮沸后,改用文火煮至成粥。

[功效] 补益肝肾,滋养五脏。


虫草老鸭

[配料] 冬虫夏草5枚、老雄鸭1只、黄酒、生姜葱白、食盐各适量。

[做法] 老鸭去毛、内脏,冲洗干净,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,将鸭头顺颈劈开,放入冬虫夏草,用线扎好,放入大钵中,加黄酒、生姜、葱白、食盐、清水适量,再将大钵放入锅中,隔水蒸约2小时鸭熟即可。(也可用气锅蒸)

[功效] 补虚益精,滋阴助阳。

本方以虫草为主,助肾阳,益精血;以老鸭为辅,滋阴补虚。方中一偏于补阳,一偏于补阴,两者合用,共成补虚益精,滋阴助阳之权威药膳。(注:外感未清者不宜食用。)


小雪(阳历11月22日或23日)

“小雪气寒而将雪矣,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。”黄河以北已到了北风吹,雪花飘的时节,虽然雪量有限,但也提示着人们,该注意御寒保暖了。


小雪节气前后,天气往往阴冷晦暗,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,尤其是对于抑郁症患者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中,脑内5-羟色胺系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。春夏季,5-羟色胺系统功能最强,秋冬季节最弱,当日照时间减少,引起了抑郁症患者脑内5-羟色胺的缺少,随之出现失眠、烦躁、悲观、厌世等一系列症状。

在光照稀少的节气中,要参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,多听音乐等,来增添生活中的乐趣。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:“七情之病,看花解闷,听曲消愁,有胜于服药者也。”

此外饮食调养也不容忽视。医学大家孙思邈在《千金要方·食治篇》中说:“食能祛邪而安脏腑,悦神,爽志,以资气血”。

情绪抑郁的人不妨试试这道芝麻兔:

兔子洗净开水煮沸5分钟捞出,黑芝麻炒香待用,锅内放入清水烧开后,把姜、葱、花椒、盐投入,再将兔子放入同煮至六成熟捞出,汁不用,锅内重新倒入卤汁烧沸,下入兔子卤熟捞出切块放入盘中,加上味精、香油,撒上黑芝麻既可食用。

这道美味的芝麻兔,不但适宜抑郁症的朋友,对病后体弱,阴虚便秘,肺热咳嗽者也同样适用。此外也可多吃些香蕉(香蕉含有能帮助人脑产生5——羟色胺的物质);以及荸荠豆浆饮(荸荠5个绞汁,兑入250克豆浆内煮熟,加入白糖适量),芹菜炒香菇(芹菜400克,水发香菇50克,二者加调味品同炒)。

平时大家都习惯熟吃萝卜生吃梨,小雪之后不妨反过来。因为梨能润肺清热、养阴生津,对于刚入冬的燥咳效果很好;可用梨和蜂蜜隔水蒸熟吃。中医认为生吃白萝卜可清热生津,凉血止血,化痰止咳;而煮熟偏于益脾和胃,消食下气。所以,从清热生津的角度来说,生吃效果更好。但脾胃虚寒者不要生吃萝卜。


大雪(阳历12月7日或8日)

大雪节气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来,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,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。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“瑞雪兆丰年”的好兆头。


大雪节气时寒冷干燥的天气让人体出现不适,中医认为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,对于中老年男性而言,大雪之后更要注意“养藏”。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说,在大雪时节适量吃些莲藕粥,有较好的补益功效。莲藕熟吃有健脾开胃,止泻固精功效。

枸杞肉丝:

[配料] 枸杞20克、瘦猪肉100克,青笋20克、油、盐、砂糖、味精、绍酒、麻油、干淀粉、酱油适量。

[做法] 枸杞子洗净待用。瘦肉、青笋洗净切丝,拌入入少量淀粉。炒锅烧热用油滑锅,再加入适量的油,将肉丝、笋丝同时下锅翻炒,烹入绍酒,加入砂糖、酱油、食盐、味精搅匀,放入枸杞子翻炒致熟,淋上麻油即可起锅。

[功效]滋阴补血,滋肝补肾。这是药食合用,阴血双补,明目健身的药膳方。对于体虚乏力、贫血、神衰、性功能低下、糖尿病患者均有强身益寿之效。


冬至(阳历12月21日或22日)

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,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。过了冬至后,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,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。


由此中医认为“冬至一阳生”,将冬至视为养生的重要时间点。在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之时,注意养生不仅利于健康过冬,还能为来年春天贮备能量。冬季重养肾,中医认为“肾开窍于耳”,冬至前后常拉耳垂、提耳尖、摩耳廓,直到耳部感到发热,有利于全身保健。

从冬至日起常吃羊肉炖萝卜,这是皇家御膳“冬至”日的首选菜肴。具体做法如下:

[配料] 白萝卜500克,羊肉250克,姜、料酒、食盐适量。

[做法] 白萝卜、羊肉洗净切块备用,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,开锅后5分钟捞出羊肉,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、姜、料酒、盐,炖至六成熟,将白萝卜入锅至熟。

[功效] 益气补虚,温中暖下。腰膝酸软,困倦乏力,肾虚阳痿,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。 


小寒(阳历1月5日或6日)

“小寒大寒,冷成冰团”。其实在气象记录中,小寒往往比大寒冷。俗话说“冷在三九”,这“三九天”就恰在小寒节气内。


小寒时节,天寒地冻。气虚、阳虚、血虚这三类人群最怕冷。可用以下三种汤品驱寒取暖:气虚者喝黄芪牛肉汤;阳虚者喝干姜肉桂羊肉汤;血虚者喝鸡丝阿胶汤。

自古就有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的说法。此时应食补、药补相结合,以温补为宜。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、首乌、枸杞当归等;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,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、狗肉、猪肉、鸡肉、鸭肉、鳝鱼、甲鱼、鲅鱼和海虾等,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、芝麻、山药莲子百合、栗子等。

山药羊肉汤:

[配料] 羊肉500克,山药150克,姜、葱、胡椒、绍酒、食盐适量。

[做法] 羊肉洗净切块,入沸水锅内,焯去血水;姜葱洗净用刀拍破备用;淮山片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,放入适量清水,将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锅中,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。

[功效] 补脾胃,益肺肾。



大寒(阳历1月20日或21日)

“大寒”是农历年中最后一个节气。每到“大寒”将近,人们便开始除旧布新,腌制年肴,准备年货。清代《真州竹枝词引》记载“腌肉鸡鱼鸭,曰,年肴,煮以迎岁……”。享受口福之时,可以隐隐感受到大地即将回春的迹象,此刻人们的身、心状态也应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加以调整。


大寒前后,年底应酬多、工作忙,运动少室内暖气和室外寒冷轮番考验由于临近春节,还要频繁地出入商厦、酒馆等人流密集、细菌滋生的场所,容易导致体质下降,继而出现感冒、上火、口渴、便秘、干咳等症状

这段时间,首先要保护好人体肌肤这道健康屏障,尤其是经常使用香皂和流动水洗手。此外,为防御外邪的侵袭,可以按照古训“大寒大寒,防风御寒,早喝人参黄芪酒,晚服杞菊地黄丸”,适当以药膳增强体质。若有应酬,尽量少吃辛辣及卤制品,且可以吃些柚子、黄瓜等降火消食

这道糖醋胡萝卜丝,很适合在年底聚餐的大鱼大肉之后,用以解除油腻,调剂肠胃。

[配料] 胡萝卜半斤,姜、糖、醋、盐、味精、植物油适量。

[做法] 胡萝卜洗净切丝,生姜切丝备用。炒锅烧热放油(热锅凉油)随后下姜丝,煸炒出香味倒入胡罗卜丝,煸炒2分钟后放醋、糖、继续煸炒至八成熟,加入盐至菜熟后入味精调味,盛盘即可。

[功效] 下气补中,利胸膈,调肠胃,安五脏。(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胡萝卜中含有“琥珀酸钾盐”,是降低血压的有效成分,高血压患者也可榨汁饮之。)    

 

红杞田七鸡: 

[配料] 枸杞子15克,三七10克,母鸡1只,姜20克,葱30克,绍酒30克,胡椒、味精适量。

[做法] 活鸡宰杀后处理干净,枸杞子洗净,三七4克研末,6克润软切片,生姜切大片,葱切段备用。鸡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,捞出淋干水分,然后把枸杞子、三七片、姜片、葱段塞入鸡腹内,把鸡放入气锅内,注入少量清汤,下胡椒粉、绍酒;再把三七粉撒在鸡脯上,盖好锅盖,沸水旺火上笼蒸2小时左右,出锅时加味精调味即可。

[功效] 补虚益血。(其性温和,老年人及久病体虚,月经、产后血虚者均可食用。)

大寒前后,主妇们为了过年要做很多准备,难免劳心劳力,可食用这道“红杞田七鸡”滋补身体,此外也适合年老体弱者。在这最后一个节气中,这道膳食可以帮助调养身体,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