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逢春(1884~1949),名朝甲,号凤椿,江苏苏州人,出身望族。擅时令病及胃肠病,对于湿温病亦多有阐发。著有《中医病理学》、《泊庐医案》等。悬壶京城五十年,“北京四大名医”之一。毕生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,曾创《北京医药月刊》,又办国药会馆讲习班,大力培养中医人材。
光绪末年,汪逢春从苏州来京,供职于当时的法部。宣统三年,他辞去职务,以医为业,在北京前门外西河沿五斗斋应诊。后其诊所迁至西河沿江苏会馆,言其斋为泊庐,有不求闻达利禄之意。他为人谦和,注重医德,从不张扬。对于同道,不贬低、不攻击。遇到病人经前医治疗不效者,总是积极想方设法扭转病势;一旦无望,也不发怨言,更不找借口推卸责任。他常说,如怨天尤人,自我吹嘘,必将一败涂地。每常告诫学生:“学医要以细心为第一,不惮烦劳为第二,不如此不可言医。”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,有的虽已考取执照,仍不许其挂牌开业,需要再现察一段时间,并嘱其小心从事,遇有疑难多向别人请教,千万不可粗心大意。
汪逢春一生信佛,且喜读书。两间书斋一名“玄珠青简之斋”,一名“泊庐斋”。其藏书包括医学书和经史之类,阅读广博。每早五时起床,即读佛经、读医书。每天食饮定量,作息按时,虽忙而不紊。临终前正在打坐,一笑而亡,毫无痛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