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慎微

发布者:唐正发布时间:2024-03-21浏览次数:10

唐慎微(约11~12世纪),字审元。元佑年间(1086~1094年)应蜀帅李端伯之招,至成都行医,居于华阳(当时成都府东南郊);一说蜀州晋原(今四川崇庆)人,后迁居成都。唐氏虽语言朴讷,但睿智明敏,医术精湛,医德高尚。为读书人治病从不收钱,只求以名方秘录为酬,因此学者喜与交游。每于经史诸书中得一方一药,必录而相咨,从而积累了丰富的药学资料。

北宋初开宝年间(968~976年),由政府组织人员编写了《开宝本草》;嘉祐年间(1056~1063年),又由政府组织儒臣医官分别编写了《嘉祐本草》和《本草图经》两本药书。这两次对本草学的整理,使许多重要的本草学著作得以保存下来。但是,上述两次官修本草时,对古医书只是有选择的采录,还有很多药学资料被遗弃,如果不及时加以收集,许多手抄的药学资料就面临着湮没的命运。尽可能让前人的药学知识流传千古,就成了唐慎微的最大心愿。但要收集众多的古代手抄药学资料谈何容易。唐慎微想出了一个办法,他认为,读书人接触的书多,让他们来帮着自己收集资料不是更好吗?为此,唐慎微定下一个规矩,凡是士人来找唐慎微看病,分文不取,但只有一个条件,就是希望他们帮助收集名方秘录。这个新奇的办法深得读书人的欢迎。他们在看各种经史百家时,只要发现一个药名、一条方论,赶紧记录下来告诉唐慎微。就这样,经过长时期的积累,唐慎微终于收集到了大量的医药资料。依靠这些资料,唐慎微编成了本草史上划时代的巨著——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,在本草发展的历程中树起一块丰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