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沛文

发布者:唐正发布时间:2024-03-21浏览次数:12

朱沛文(约19世纪中叶),字少廉,又字绍溪,广东南海人。出身于医生家庭,自幼随父学医,父殁后家境清寒,刻苦读书,后亦业医。曾广读古今中医书籍及当时翻译之西医书籍,并到西医院内观察尸体解剖。通过临证实践20余年,对中西医汇通提出见解,为我国近代中西医汇通派中有见解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
撰有《华洋脏象约纂》(1875),认为中西医“各有是非,不能偏生;有宜从华者,有宜从洋者”,中医“精于穷理,而拙于格物”,但“信理太过,而或涉于虚”;西医“长于格物,而短于穷理”,但又“逐物太过,而或涉于固”。主张汇通中西以临床验证为标准,求同存异,“应通其可通,而并存其互异。”为医强调了解人体脏腑,认为“医治人身之道确乎有据,非可空谈名理。若不察脏腑官骸体用,但举寒热虚实之概,谬以温凉补泻之方,而能愈人之疾者,鲜矣。”书中附西洋解剖图百余幅,并试图以西方解剖生理阐述和印证中医理论,认为以西方解剖生理验证《内经》等古典医理,可使经义更加彰著,并对前人记述脏腑之差错有所纠正。平时治学,强调读书与临证相结合,主张读书以“培其根底”,临证以“增其阅历”,提出学医要“溯医源,参证候,习方药,研脉法”。